温馨提示

确定

登录

密码错误

没有账号? 注册

注册

已有账户?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没有此用户

重设密码

重设密码

确定

欢迎进入森途学院

首次登录,请绑定账号

注册森途学院账号 已有森途学院账号
不想绑定? 直接 注册 | 登录
登录并绑定账号

2025年山西太原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1233”产业链激发工业“生长力”[图]

日期:2025-05-26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内容概要:近年来,太原市立足产业基础,发挥产业优势,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数智赋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新质生产力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高端金属材料、先进碳基材料、先进生物材料及生物制药产业不断壮大,“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加速建设,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目前,9条产业链集聚118家重点企业,培育省级链主企业12户,链核企业11户,链上企业全省营收占比超30%。


上市企业:太钢不锈(000825)、锦波生物(832982)、华阳新材(600281)、山煤国际(600546)、山西焦煤(000983)、派林生物(000403)、美锦能源(000723)


相关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太钢大明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有限公司、山西帝思曼特殊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希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希本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山西新欣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科林化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太原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凯赛(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浩然(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太原市生产总值;太原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太原市R&D经费投入;“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太原市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相关政策


太原宏观经济分析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北部地区,是山西省省会,也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近年来,太原市经济承压发展,2024年,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418.87亿元,增长1.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85亿元,增长3.5%,拉动GDP增长0.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66.71亿元,增长0.1%,拉动GDP增长0.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3704.31亿元,增长1.6%,拉动GDP增长1.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0.9%、30.7%、68.4%。

2020-2024年太原市生产总值


太原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56项工程有11项布局太原。多年来,太原依托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和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为全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太原持续加速产业转型,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创新和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太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其中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7%;增长1.0%,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个百分点。2024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21-2024年太原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


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态势,2024年,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全市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36个,比上年增加3个;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5.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增长4.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2024年,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7.7%,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增长24.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1个百分点;从工业产业类型看,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9.5%;增长21.2%。传统产业投资占比为20.5%;增长40.3%。

2020-2024年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当前,太原市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优化四大工程,系统重塑创新驱动新优势。2023年,太原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27.9亿元,排山西省首位。太原市各类创新要素活力不断激发和释放,创新投入水平持续增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20-2023年太原市R&D经费投入


太原产业结构分析


太原市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定位,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太原市围绕构建“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实施“五清单”作业,9条市级产业链全口径产值占全市工业70%左右,形成有力支撑。“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即为“一高两先、三特三新”9条重点产业链,一 “高”即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链,两“先”即先进碳基材料、先进生物材料及生物制药产业链,三“特”即矿山与工程特种机械、交通与航空特种装备、节能与环保特种设备产业链,三“新”即新一代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终端、新能源产业链。目前,9条产业链集聚118家重点企业,培育省级链主企业12户,链核企业11户,链上企业全省营收占比超30%。

太原市“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


太原市将不断深化“链长+链主”工作模式,精准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如围绕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链,以融合创新、链条延伸为重点,推动“新材料+大数据”深度融合,支持铜基材料、镁合金、磁性材料企业实施产业延伸项目;围绕先进碳基材料产业链,以绿色转型、补强短板为重点,突破高强高(中)模碳纤维、新型化工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加快首批次新材料生产和应用。

太原市九大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


近年来,太原市实施特色专业镇培育壮大行动,聚焦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太原市成功培育了太原不锈钢创新型产业集群、太原高新区核心电子器件及应用创新型产业集群两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太原市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太原市制定出台了《太原市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太原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进工作方案(2023-2025年)》、《太原市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工作方案(2024-2025年)》《太原市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2024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同时,不断创新机制、模式,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如2024年12月发布的《太原市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工作方案(2024-2025年)》,提出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构建“一高两先三特三新”重点产业链体系,加快省、市、县三级专业镇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到2025年,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亿”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制造业转型发展取得明显突破,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太原市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


三、太原市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分析


作为太原市的支柱产业,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链集聚了众多优势产品,技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在全国优势明显。主要产品包括特殊钢、新型镁合金、高性能磁性材料、铜基新材料等。2023年,太钢集团带动特钢材料产业链营收达1183亿元,特钢材料本土协作配套率由上年的11%提升至20.2%。2024年太原市特钢材料产业链营收进一步扩大。

2022-2024年太原市特钢材料产业链营收


从企业来看,太原市拥有千亿级企业宝武太钢、百亿级企业太钢大明,还有金山磁材、晋西春雷、康镁科技等重点企业和惠科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太钢集团是山西省特钢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太原市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已形成以不锈钢、精密带钢、冷轧硅钢、高强韧系列钢材为主,涵盖板、管、型、线、带、箔在内的特钢产品集群。

太原市高端金属材料相关企业


、太原市碳基新材料产业分析


太原市碳基新材料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焦产业基础和国内领先的科研创新资源,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并驾齐驱,产业领域既覆盖炭黑、尼龙6等传统煤基碳材料,高端碳纤维及制品、超级电容炭、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前沿先进碳材料领域也亮点纷呈。产业呈现南北三基地发展态势,北部以阳曲碳纤维专业镇为核心,形成“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加工”链条;中部以综改示范区为核心,集聚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试基地、华阳集团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等;南部以清徐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形成“煤焦油—炭黑油—炭黑—轮胎”和“苯—己内酰胺/己二酸—尼龙6”链条。

太原市碳基新材料产业布局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蓬勃发展。以太钢钢科、华阳集团、美锦集团为代表,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科院物理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在高端碳纤维、低成本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超级电容炭等前沿煤基新型炭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处于前列。

太原市碳基新材料相关企业


、太原市先进生物材料及生物制药产业分析


在先进生物材料及生物制药产业链,依托技术优势,太原市重点突破生物基新材料、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生物制药三大方向,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精深加工市场广阔。目前,太原市已初步形成以锦波生物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为特色,以太原药业、立业制药等化学药企业以及和仁堂、仁源堂等中医药企业为支撑,以山西省功能蛋白技术中心、功能蛋白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保障的产业格局。

太原市先进生物材料及生物制药相关企业


、太原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总结


新质生产力是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最具活力的革命性力量。近年来,太原市立足产业基础,发挥产业优势,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数智赋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新质生产力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高端金属材料、先进碳基材料、先进生物材料及生物制药产业不断壮大,“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加速建设,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未来,太原市将继续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定位,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太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坚持转动能、搭平台、优生态,持续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亿”工程,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新能源、文旅经济”6条优势赛道精准发力,促进“1233”重点产业链2025年营收增长15%以上。

新质生产力是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最具活力的革命性力量。近年来,太原市立足产业基础,发挥产业优势,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数智赋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新质生产力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高端金属材料、先进碳基材料、先进生物材料及生物制药产业不断壮大,“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加速建设,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未来,太原市将继续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定位,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太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坚持转动能、搭平台、优生态,持续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亿”工程,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新能源、文旅经济”6条优势赛道精准发力,促进“1233”重点产业链2025年营收增长15%以上。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