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中国生物产业以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为核心板块,正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明确将生物经济定位为战略科技力量,通过政策赋能推动产业革新,2024年,中国生物经济产业规模为21.4万亿元,同比增长3.88%。技术创新成为产业跃升的核心引擎。基因编辑领域,CRISPR-Cas9技术已在疾病治疗与农业育种中产业化应用;合成生物学推动生物基材料、绿色制造突破,如华大基因实现低成本基因片段量产;细胞治疗领域,CAR-T疗法商业化爆发,传奇生物产品国内外获批间隔仅9个月。这些前沿突破使中国生物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高位。
相关上市企业:华兰生物(002007)、隆平高科(000998)、敖东药业(000623)、北大医药(000788)、登海种业(002041)、丰乐种业(000713)、华西能源(002630)、迪森股份(300335)
相关企业: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生物、生物市场规模、生物行业现状、生物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生物的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生物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生物技术开始萌芽,主要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产业化应用较少。1986年,中国启动“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技术成为重点发展领域。这一时期,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度较低,但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初步发展阶段,1993年,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品诞生,标志着生物医药行业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同时,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也开始逐步探索产业化路径。生物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部分企业开始涉足生物领域,但整体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有限。
21世纪初至2010年的快速发展期,2000年,国家大力整顿医药市场,生物医药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期。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快速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经济逐渐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2010年至2018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2012年,生物医药行业开始从“仿”到“创”的转变,积极迈向国际化。2017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技术注册协调委员会(ICH),行业国际化进程加速。生物医药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生物制造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至今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阶段,2018年,生物医药产业被进一步明确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中国生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行业整合加速,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
三、行业产业链
生物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科研机构、技术型企业、原材料等。其中生物技术涵盖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核心技术,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人类遗传资源等,原材料包括培养基、抗生素、工具酶、试剂、药物载体、包装材料等。产业链中游为生物的研发生产与产品转化环节。产业链下游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食品、农业、工业、环保等多个领域。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生物产业市场竞争策略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四、市场规模
中国生物产业以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为核心板块,正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明确将生物经济定位为战略科技力量,通过政策赋能推动产业革新,2024年,中国生物经济产业规模为21.4万亿元,同比增长3.88%。技术创新成为产业跃升的核心引擎。基因编辑领域,CRISPR-Cas9技术已在疾病治疗与农业育种中产业化应用;合成生物学推动生物基材料、绿色制造突破,如华大基因实现低成本基因片段量产;细胞治疗领域,CAR-T疗法商业化爆发,传奇生物产品国内外获批间隔仅9个月。这些前沿突破使中国生物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高位。
五、细分领域
1、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主要研究生物化学、药剂学、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生物药物的分析、研发、实验、生产、质检等。2025年3月底,中国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PPI指数为95.7,较去年同期下降4.3%,显示出该行业在价格方面面临一定的压力。尽管价格有所下降,但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生物技术的持续创新,生物药品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此外,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加强,这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又称绿色能源,是指从生物质得到的能源,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其中,生物能源转化为电力的部分在生物能源利用中占据重要地位。生物能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化为电力,主要包括燃烧、气化和发酵等。生物质发电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能源源头,通过燃烧、气化或发酵等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生物质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符合当下环境保护等标准,并且在能源结构变化中表现出色。2024年,中国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为4599万千瓦,同比增长4.19%。随着政策支持深化、技术瓶颈突破,生物质发电将在能源低碳转型中发挥更关键作用,逐步从补充性能源向主力能源梯队迈进。
六、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近年来,中国生物行业在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环境等多个领域蓬勃发展,企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物医药领域是生物行业的核心领域之一,竞争格局较为复杂。在细分领域,疫苗行业以中国生物、沃森生物、智飞生物等企业为主;诊断试剂领域则由利德曼、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等企业主导;血液制品领域则以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等企业为代表。整体而言,生物医药行业现有企业数量较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
生物能源行业作为新兴的绿色能源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从竞争格局来看,生物能源行业市场由国能生物发电、马盛生物等企业主导。
生物农业是利用生物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的重要领域。中国生物农业行业竞争格局逐渐显现,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家农业科技企业、地方农业企业和跨国农业企业。这些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和品牌方面各具优势,竞争态势激烈。例如,国家农业科技企业凭借政策和资源优势,在生物育种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从事血液制品、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血液制品领域,公司拥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众多产品,是国内血浆综合利用率高、品种多、规格全的企业之一。在疫苗领域,华兰生物建有国内规模较大的疫苗产业化平台,是我国首家获批生产的四价流感疫苗企业。公司还积极布局单抗研发,多个单克隆抗体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此外,华兰生物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突出,2009年全球首研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承担国家近40%的收储量。2024年,华兰生物营业收入为43.79亿元,同比下降18.02%;归母净利润为10.88亿元,同比下降26.57%。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以杂交水稻为核心,种业为主营业务方向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专业研发团队,致力于杂交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创新。公司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和测试体系,组建了国际先进的生物技术平台,并在海外多个国家建有育种站。隆平高科在转基因技术领域也取得显著成就,其参股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品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海外研发布局,推动农业技术的国际化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隆平高科营业收入为28.81亿元,同比增长40.73%;归母净利润为-4.75亿元,同比下降12.44%。
七、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引领多领域突破
技术创新是未来中国生物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仅在生物医药领域,还在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在生物医药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和合成生物学的突破将推动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例如,通过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的遗传和分子特征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生物能源领域,高效转化技术的持续突破,如新型气化技术和酶法转化技术,将大幅提升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同时,生物制造领域也将受益于合成生物学的进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生物基产品生产。
2、生物能源迎来快速发展期
生物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高效转化技术的持续突破将大幅提升生物能源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例如,超临界气化技术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提高至45%,比传统技术高出10个百分点。其次,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除传统的玉米、甘蔗等,木质纤维素类原料和藻类生物质得到更广泛应用。此外,生物能源与数字化融合加深,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生物能源的普及。
3、生物制造与生物农业的融合与创新
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作为生物行业的两大重要领域,未来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在生物制造方面,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化工技术的进步将推动生物基材料、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的生产更加高效和环保。例如,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逼近石油基燃料,生物沼气单位成本较天然气下降15%-20%,第三代生物炼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使得生物航煤等高端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在生物农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和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将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同时,生物能源项目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形成的循环经济模式,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生物产业市场竞争策略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